2025年3月18日,據法國媒體Boursier報道,全球領先的輪胎制造商米其林聯手法國頂尖科研機構,啟動四年合作計劃,宣布成立全球第三個電解槽實驗室,開發新一代陰離子交換膜(AEM)電解槽技術,旨在結合質子交換膜(PEM)與堿性電解優勢,擺脫貴金屬依賴,突破綠氫規模化生產的核心瓶頸——低成本與高效率的平衡難題,加速氫能商業化。
合作方: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(CNRS)、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、格勒諾布爾理工學院和薩沃伊勃朗峰大學。
基于合作披露的研發框架,實驗室將把米其林核心技術的材料優勢運用在電解槽研發中,并重點突破以下三大領域:
在生物基材料方面,米其林將移植其“綠色輪胎”技術成果,用于開發電解槽的非貴金屬催化劑與環保隔膜,降低對銥、鉑等稀有金屬的依賴。
輕量化設計方面,實驗室將米其林輪胎低滾阻、高耐磨性,技術遷移至電解槽制造,探索其關鍵部件的輕量化方案,提升能量密度與響應速度。
碳中和體系方面,米其林已在部分工廠實現100%綠色能源供應,未來計劃將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與柔性產線技術復用于電解槽,未來可復用于電解槽生產的低碳化流程。
米其林2024年財報顯示,營業利潤34億歐元,產生自由現金流22億歐元。集團銷售額達271.9億歐元(約合2065億元人民幣),同比下滑4%;1.9%的產品組合效應帶來了可觀的效應。
由米其林和CNRS共建的第十個聯合研究實驗室AlcalHylab牽頭。聚焦地殼富集材料開發,用于AEM電解槽核心部件。CNRS化學主任Jacques Maddaluno表示,這是“兩個機構之間相互信任的又一例證”。薩沃伊勃朗峰大學校長Philippe Briand補充道:“我們與合作伙伴一起支持材料和界面電化學和物理化學實驗室(LEPMI)的活動,以開發用于AEM水電解槽的下一代材料。”
目前,氫氣市場主要由堿性電解槽和PEM兩大電解槽技術主導,盡管出現了AEM和固體氧化物電解(SOEC)等新的解決方案。但這些新技術仍然不成熟,投資者因缺乏長期性能數據持觀望態度。Splitwaters CEO Deepak Bawa指出:“100MW以上項目,客戶仍首選堿性或PEM技術,新興方案需3-5年驗證期。”
特別聲明:國家電投官方網站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